企業品牌為什麼做不好病毒式行銷?(上)

文章分類: 品牌行銷策略
2009-11-05 14:07:00 by: joooooohs
網路行銷案例參考
(圖:豬哥亮學上網,看自己的噗浪)

病毒式行銷的基礎是心理學,請丟掉你的行銷常識。

病毒式信件最早發生的年代,還沒有Internet這個行銷工具,當時只能夠貼郵票寄信。你或許曾在信箱中收過一封由匿名者轉寄給你的「幸運信」?內容說著:「讀完這封信後,請在幾小時(天)後傳給20個人,否則你將會有厄運」,「只要在幾天內轉寄給幾個朋友,就會有幸運的事降臨」。這就是最早的病毒式信件。

當你初次收到幸運信時,你的反應是什麼呢?筆者相信,高知識份子,如現在的你,並不容易被幸運信蠱惑和感染,但如果是小時候的你,或是現在收到一些商品優惠折扣訊息,例如「百貨公司周年慶優惠總整理」、「某某名牌FAMILY SALE兩折起」,相信這些信件會有非常高的開信率甚至轉寄率。

透過信封郵票轉寄的幸運信,不知道裏頭是否藏有商業行為?
但EMAIL的年代,很多網路連鎖信肯定都有企業操作的行銷行為。

最簡單的信件行銷設計只需設計標題、內文、提供折扣誘因就能引誘網友閱讀,誘發轉寄,但更完整的病毒式策略應該還要誘發網友上網搜尋。

搜尋特定關鍵字之後,導引到我們想要網友閱讀的行銷內容。

病毒式行銷必須同時包含兩大特性。

1. 必須是網友自發性的散播:來自網友的主動擴散,例如好康分享、趣味內容的轉寄。但主動散播,並不全然是好康分享,也有可能是提醒親友、發現疑問、好奇,甚至感到懷疑恐懼。

2. 事件內容必須具備話題性:包含下列幾種類型。
*窺探性話題 (性、名人、有神秘色彩的事物:Michael Jackson、名模走光、緋聞、豬哥亮)
*爭議性 (殺很大的廣告)
*模仿性 (搜哩搜哩, Nobody Nobody)
*消費者自身關聯性 (Dell標錯價、獎金20萬、星巴克買一送一)
*好奇、恐懼、懷疑 (生化雞、狂牛症)

以『豬哥亮復出事件』為例,在網路和各大媒體的討論聲量從沒斷過(復出之後漸弱)。從媒體偷拍和持續追蹤的新聞事件開始受到大眾關注,媒體節目開始挖掘豬哥亮的陳年往事,報導豬哥亮竄紅成名及逃亡躲債的故事,喚起觀眾的記憶,但其神秘性直到豬哥亮的眾親友都隔空喊話之後仍未見蹤影,而後,更藉媒體開始探討豬哥亮復出的可能性和其商業價值,一連串的引言和鋪陳之後,復出計畫才藉由記者會和廣告代言正式登場。

網路行銷案例參考

數月前曾喧騰一時的『DELL標錯價事件』,筆者當時曾在部落格大膽提出:這或許是DELL在海外地區打響知名度的方法之一。

因為標錯價而參與搶購行動的網友至少數萬人,都是熟悉上網購物模式但卻不一定曾經買過DELL的潛在消費者,連筆者也衝動刷卡買下100台標錯價的LCD螢幕一起湊熱鬧(一部分原因是貪便宜)。

最後,雖然DELL以千元禮券安撫消費者的動作無法平撫人心,但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大多數消費者原本就不認為標錯價是自己應該貪圖的利益,消費者沒有損失,自然也不會太過強硬的計較這個問題。

最後,豬哥亮正式復出了,賺進了大把廣告代言費和主持費。DELL成功的得到了數萬筆潛在客戶名單,DELL對台灣人民而言也不在是陌生品牌。只要持續促銷、維持品牌競爭力,一段時間之後,就完全不會再有負面疑慮。

企業品牌為什麼做不好病毒式行銷??(下集)
[上一次編輯 by joooooohs, 於 2014-04-23 14:49:28]

★ 我要留言 (不須登入)
表情符號
[smile] [confused] [cool] [cry]
[eek] [angry] [wink] [sweat]
[lol] [stun] [razz] [redface]
[rolleyes] [sad] [yes] [no]
[heart] [star] [music] [idea]
允許 UBB Codes
自動轉換網址
顯示表情符號
暱稱:
* 必填
驗證碼:
驗證碼 * 必填. 填入左側的數字
Email:

網址:

 
沒有回應文章

>>>>>>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