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牌、設計師商品、購物慾(2)
文章分類: 創意的自我修煉
2008-07-06 19:11:00 by: joooooohs
你們最常見到Johs的樣子,是牛仔褲+T-Shirt的裝扮,簡單的休閒造型。
但我以前,確實是<購物慾滿溢>的消費族群。很多名牌精品都會「瞪!」一聲撐開我的瞳孔眼皮,引誘我走進店裡、伸手拿起、試身、刷卡、簽名。
我會買....
* BALLY 的鞋。
* Tod's 的鞋。
* Paul Smith 的英式雅痞休閒。
* Donna Karen 和 Jil Sander的極簡。
* GABBANA 矛盾的低調與奢華衝突。
* 還有我的偶像設計大師Philippe Starck 。
...and more....
以前有<中興百貨>這個朝聖地,一件精緻的襯衫要價上萬,我大二那年愛上那個地方,就業後,更成為許多名牌專櫃的VIP,甚至專櫃小姐都認識我,不需VIP卡片就可以拿到折扣。
過了幾年,收入更高,當我花錢程度最誇張的時候,我也想過要把三百萬現金投在一台賓士敞篷跑車上頭,我說那是男人的夢想、是時尚精典工藝設計。
購買名牌(名車),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論點支持:
1. 名牌能夠支撐個人形象(某在一些特定場合)
2. 名牌貨通常質料很好(有種廉價品難以體會的舒適)
3. 名牌貨的耐用度很好 (以鞋子或是基本款而言,可以穿好幾年)
4. 擁有一堆LOGO 會帶來快樂啊(我虛榮)。
掛上名牌LOGO通常就擁有了基本保障,
除了款式之外,品質幾乎都不用挑剔,
每一件單品都會有很好的水準表現。(也是有些例外的啦)
每一個人,支持某一個名牌的論點是什麼呢?
是什麼讓你喜歡那些東西(品牌、設計師)?
又是什麼支持你買下它們?
我至今還是覺得,這是很玄的一件事情。
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名牌精品,
有些人卻是一輩子都在追求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我已經戒掉<名牌慾>很多年了。
你們最常見到Johs的樣子,是牛仔褲+T-Shirt的裝扮。
我告訴自己,一雙12700的鞋子,雖然很體面、質感好到不行,但是,我沒有衣服搭。一件27900的淺灰色西裝我說不值得,因為加一些錢就可以買Armani,但是Armani對我而言又太老氣,我沒有場合需要穿它。
名牌超市(例如專賣進口商品的 City Super)的把水果印上「進口」二字,一顆要價78元,比家樂福貴大約三倍錢。我拿起又放下,想想,家樂福也是走路三分鐘的距離,而且這水果在台灣不產,無論在家樂福或City Super都是進口商品。
我很簡單就可以說服自己,不要買那些浪費錢的東西。
只不過我雖然戒掉了<名牌慾>,但<購物慾>明顯還在,
購物慾旺盛確實是種病態。
我還是會被喜歡的東西所吸引,而且一發作就無法收拾。
在信義誠品旁邊開會,半小時的空檔,刷了一萬多。
經過錶店逛逛,買了一只一萬五的錶。
去西門町修鞋子,在誠品又花了八千。
我二天內花的錢,是許多人一個月的薪水,都是非必須品。
我一產生這種念頭,又會沉默幾個月不上街,
或是在路邊多丟一點善心零錢,
也可能將這個月的營業額。捐幾%給公益團體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下一篇:名牌、設計師商品、購物慾(3)
上一篇:名牌、設計師商品、購物慾(1)
目前好像已經太偏題了。
設計本來就是你們的本業~
從這裡可以了解你們怎麼去看待"設計""品牌"這件事
也是不同的思考方向
或許因為我是個名牌鬼,所以也把桑河的定位做類似的思考。品牌定位對桑河的此階段而言,應該是<必須思考>的問題。
當然,不只是買賣東西才需要看品牌。
設計師SOHO、工作室、或是有些朋友是跑單幫的文案、公關、化妝師、攝影師等等。在經營事業的當下也都可以思考這個問題。把單純的<接案、執行、服務>再做更多的思考。
所以,咱們要買一雙好鞋。
(我胡扯的~~SORRY~~)